在ESIE 2025(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期间,光路科技围绕能源通信系统的核心场景与技术趋势,系统性地展示了其在工业以太网通信领域的创新产品与工程化成果。此次参展不仅体现了其技术路径与储能、电力行业需求之间的高度适配,更突显了光路科技在构建高可靠、强实时、易管理的工业通信网络方面所积累的深厚能力。聚焦于储能系统的网络集成、电网通信的稳定保障及多源系统的互联协同,光路科技提出了一整套覆盖从边缘接入到核心交换的通信解决方案。

ESIE 2025
ESIE 2025

储能系统与电力通信融合架构的技术构建

在本次展会上,光路科技重点展示了三大典型应用方案:包括用于集中式储能电站的高可用通信架构、针对工商储能系统的灵活接入与负荷调度通信支撑,以及面向配电网自动化的网络系统融合设计。这些方案均以光路科技自主研发的工业以太网交换平台为核心,体现了设备层到系统层的高效协同与通信一体化部署能力。

在集中式储能场站中,网络系统不仅要支持实时运行数据的高频采集与上传,还需支撑远程监控指令的下发、故障快速响应机制的建立及本地控制的安全冗余路径设计。这类通信场景要求设备具备较强的容错性、链路备份能力及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光路科技提出的网络拓扑及协议配置策略,针对这一需求建立起具备确定性传输路径与秒级恢复能力的通信系统。

而在工商储能系统中,随着场景的碎片化与部署模式的灵活化,通信网络的构建更多依赖于模块化架构与按需配置能力。光路科技基于易部署的交换设备,结合轻量级网络管理方案,为中小型储能系统快速上线、数据融合与远程调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通信支撑路径,尤其适用于多节点协同、多能系统互联的应用场景。

在配网自动化领域,通信网络面临节点分布广泛、数据实时性强、控制命令闭环要求高等挑战。光路科技依托其工业级网络设备在高抗干扰能力、冗余网络恢复机制和协议兼容性等方面的优势,构建了一套支持IEC标准、多协议并行的通信体系,保障配电自动化系统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运行。

工业交换技术的系统性价值体现

在上述应用场景中,光路科技工业交换机作为通信系统的骨干组件,承担着关键的数据承载、调度和安全防护职能。其产品平台支持基于端口和服务等级的QoS策略、ACL级别的安全访问控制、链路聚合与链路备份机制,以及实时告警与日志跟踪,充分满足工业现场对高可靠性、可管理性与系统灵活配置的多重要求。

更重要的是,光路科技在工业通信系统中的核心优势不仅体现在设备层级的功能堆栈上,更体现在对系统集成与运维管理逻辑的深度理解与优化能力。例如,产品普遍支持网络拓扑可视化管理(LLDP)、集中化远程管理(SNMP v1/v2c/v3)、异常流量分析与广播风暴抑制等功能,为大规模部署与多层网络结构的管理带来极大便利。

在高环境复杂度场景,如存在强电磁干扰的电池储能舱、长期暴露于风沙与盐雾的户外配网设备间,光路科技的设备凭借坚固的工业设计、宽温工作范围、电源冗余输入及防浪涌、防静电等能力,保障了通信链路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系统的数字化调度与安全保障提供坚实支撑。

典型产品系列与核心技术特性

WIST系列工业交换机作为光路科技面向能源行业定制化开发的重要产品线,专为适配电力自动化系统与大中型储能设施而设计。该系列设备通过国家电网权威检测,具备完善的网络管理与安全防护机制,支持端口镜像、带宽控制、ERPS环网保护、VLAN划分与优先级队列调度。其双路冗余供电设计、紧凑结构与工业宽温能力,使其特别适用于无人值守站点、远程变电站、储能控制节点等关键场合,成为推动储能系统可靠运行的重要通信基础。

FR-TSN系列工业交换机则聚焦于构建满足未来工业通信需求的时间敏感网络(TSN)架构,支持包括IEEE 1588 PTP、IEEE 802.1AS、802.1Qbv、802.1Qbu、802.1CB、802.1Qci及802.1Qcc等关键协议族,具备纳秒级时间同步能力和多业务协同调度能力,显著提升系统的实时控制精度与通信确定性。

该系列产品还融合网络可视化发现、网络资源集中管控、任务流量优先级整形等技术能力,尤其适用于智能电网边缘节点、储能系统的状态广播、虚拟电厂控制节点及新能源微网系统通信等复杂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场景。

以通信赋能能源系统的智能演进

通过在ESIE 2025的系统展示,光路科技进一步验证了其在工业通信系统从设备研发到系统构建的全流程能力,也表明其在储能与电力领域正逐步从通信设备提供商向通信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专家的角色转变。展望未来,光路科技将持续围绕能源系统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深化布局,以工业以太网为基础,融合边缘计算、TSN网络、设备管理云平台等新型技术,助力储能产业链与电力系统的协同演化与价值升级。

借助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与对行业需求的深入理解,光路科技致力于打造开放、可演进、高确定性的工业通信平台体系,为实现“泛在能源物联、智能调度控制、绿色高效运行”的未来能源生态构建提供坚实通信支撑。